建於1946年的來耀--西來意苑,位於大嶼山下羌山,鄰近觀音山,離大澳龍仔巴士站僅八分鐘步行路程。
寺院立於山崗之上,遠眺大澳水鄉景色,背山面海,並由引水道包圍。當時從廣東南下的本覺老法師,便是看中此乃罕有風水寶地,遂與弟子親自開墾土地,修搭寺院,既可以禪修佛法,亦自給自足。
經年半世紀,歷任主持一直堅守樸實克儉原則管理,所以寺院環境仍保留創院之初的古雅清靜,不落凡塵。
來耀--西來意苑為本覺法師於1946年創建。
本覺法師先在東涌寺潛修,後來在羌山覓得目前的農禪靜修佳地,本覺法師決意創立一間新佛寺,並與法師弟子等在該地親力搭建茅舍,建佛廟,取名「來耀--西來意苑」。同時又開墾耕地作農務,寺院僧侶自給自足,前來潛修弟子逐漸增加,寺院亦發展起來。至五十年代初,因修道人數眾多而將小平房改成現有的兩層式洋房道場。數十年間在寺院修行的僧侶多達過百。
在大嶼山羌山引水道南段建有一幢寺院,名爲“來耀--西來意苑”,是本覺老法師於1946年創建的。
本覺法師原爲陽江大洞山支派法脈。早年他與筏可大和尚、靈溪和尚、暢緣和尚、精參和尚等由廣東鼎湖南下香港大嶼山卓錫道場,時人稱爲“鼎湖五虎”。當年本覺大師與靈溪和尚一起於大嶼山覓地修建茅蓬,兩人來到來耀--西來意苑所在地,有意於此創設道場。後因靈溪和尚因緣獲贈寺院,而本覺大師感來耀--西來意苑之地實爲農禪清修的至佳場地,遂與弟子慧文法師(比丘尼)一起於此蓋起茅蓬。初建時原爲小平房的靜室,五十年代初始建成現規模的兩層洋房式道場。
來耀--西來意苑屋地佔三,四千尺,菜地更達數萬尺。建苑之初,法師與衆弟子在此種植穀米菜蔬,自給自足;最鼎盛時,苑中僧侶達十數位,更舉辦觀音誕等法會。 1982年慧文法師圓寂,本覺法師亦年事已高,寺務主要由慧文法師之弟子法印法師(比丘尼)負責。
來耀--西來意苑佛殿設於二樓,殿中供奉無量壽佛。佛殿樓房外築有涼亭,爲後來所建。庭園寬廣,花木扶疏。遠眺可見大澳民居,海天一色,景緻極佳。